手机号登录

手机号注册

注册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​2024年铜仁市*工作报告(全文)
2024-02-19

*工作报告

——2024年1月17日在铜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
铜仁市人民*市长  穆嵘坤
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*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*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23年工作回顾

2023年是全面贯彻*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,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,也是铜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。*总*继2008年到万山实地指导抗凝救灾,2013年、2018年、2021年对铜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,再次对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,为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,全市上下倍感温暖、备受鼓舞、倍加振奋!

一年来,面对外部形势复杂严峻、国内有效需求不足、债务风险压力大、不稳定因素多、守底线任务重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考验,在省委、省*和市委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*协监督支持下,全市上下深入贯彻*的二十大精神和*总*视察贵州重要讲话以及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,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,顶压奋进、克难攻坚,较好完成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——经济运行回升向好。坚持“四个轮子”一起转,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.6%,较上年提升3.3个百分点,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.5%、3.2%、3.3%,二产实现扭负为正,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!

——质量效益明显提升。新兴产业加快推进,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,制造业增加值、绿色经济占比分别提升至12%、48%。投资结构不断优化,工业投资、高新技术投资分别增长35.3%、40.6%,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提升7.4、2.8个百分点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.74%,自然口径税收收入增长45.3%,非税收入占比下降2.3个百分点,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.4%、11.3%,金融存贷比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,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!

——主导产业加快发展。聚焦新型功能材料、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两大工业主导产业,编制“一图三清单”,精准发力推动快速发展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下稳住“基本盘”,实现产值262.7亿元,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31.9%,规模稳居全省第1。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增长41.4%,其中食品增长22.6%、饮品增长76.7%、药品增长48.1%,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持续增强!

——绿色本底更加厚实。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,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818亩、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、营造林31万亩。铜仁获评全国十佳“气象旅游城市”,大龙开发区获批“国家绿色工业园区”,梵净山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,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。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单生态信用贷款,梵净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,建立账户4.74万户、授信70.83亿元、放贷44.98亿元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.3%,乌江、锦江出境断面水质达II类以上,绿色铜仁名片越擦越亮!

—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。城镇新增就业4.4万人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1%、8.5%。中心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490个、义务教育学位5600个,入园难入学难问题明显改善。全国卫生城市通过国家复审,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.12个、排全省前列,居民健康素养率全省第1,思南县、德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。“保交楼”交付32909套、交付率全省第2。铜仁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%、15%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15元,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又有新提升!

一年来,我们紧盯目标任务,加强工作调度,优化服务保障,狠抓执行落实,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。

(一)集中力量发展实体经济。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统筹安排1亿余元财*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打好产业攻坚硬仗。坚定不移主攻工业,明确区县主导产业,出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,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,组建市级专班驻点首位产业集聚区帮扶督导,新增新型功能材料规上企业8户,建成投产项目6个,中伟资源循环、红星电子、鹏程新材料列入工信部电池回收利用“白名单”,铜仁成为全省“白名单”集聚地。其他主导产业协同并进,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91亿元,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.5%、排全省第3,旭晶、戴普森总部搬迁铜仁;现代能源产业新增装机30万千瓦,实现产值90亿元;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63.5亿元,林业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,冷水鱼养殖规模、禽蛋产量增速、家庭农场总数排全省第1,猪肉、牛肉、羊肉产量均排全省第3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.5%、排全省第1;旅游产业全面复苏,全年接待游客人次、旅游总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8%、114%,游客人均花费突破千元。

(二)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。出台争资争项方案并拿出1200万元用于奖励成效明显单位,争取省委省*出台支持万山转型发展若干*策措施,获得上级各类资金404亿元、排全省前列。围绕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,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,召开“四新”“四化”项目观摩暨开发区建设推进会,实施领导干部领衔推动“四化”项目“十百千”专项行动,德余高速等43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,铜仁德江机场等416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,松桃长坪风电场等13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。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“十九条”,大力推进城镇“四改”,完成棚户区改造500户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4个25319户、背街小巷改造248条、地下管网改造367.2公里。常态化开展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,推出“游铜仁·促消费·惠民生”十项活动,举办梵净山国际水博会暨抹茶大会、国际地理标志研讨会、梵净山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,龙舟赛热度位列全国第2位,铜仁知名度美誉度再创新高!

(三)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动能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动服务指南;在全省率先开展“带押过户”“交房即交证”改革试点,全省第一笔跨行和公积金“带押过户”业务在铜仁办理。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,举办首届铜商大会、湘商助力铜仁高质量发展大会、*金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,引进优强企业137家,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00.7亿元,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1%。大力培育市场主体,新设立市场主体5.5万户,新增规上、限上和资质企业127户,培育亿元以上企业82户,19家企业列入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。实施科技创新“七大行动”,荣获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项、数量排全省第1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,贵州省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,铜怀高速全线开通,恢复北上广等重要城市航线20条,机场吞吐量突破70万人次、增长155%,高铁吞吐量798.9万人次、增长48.4%;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,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.4%,跨境电商交易额超省目标任务120.3%,进出口总额排全省第3,铜仁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!

(四)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。全力打好生态环保硬仗,强力推进*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落实“四铁”要求攻坚锰污染治理,对所有锰渣库实行精准监管,探索形成“五法”治理路径,三湘公司年处置100万吨电解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运行,成功发布国内首个《锰基新能源材料发展铜仁宣言》,锰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、省*肯定,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完成生态保护修复1736平方公里。落实河长制、林长制及长江十年禁渔,出台梵净山保护管理十条措施,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保卫战,除治质量被省级评估为“优”。探索农村“厕污共治”新路子,新(改)建农村厕所2.44万户,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4%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,新增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7家、绿色工业园区1个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,牢牢守住了生态环保底线。

(五)尽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。坚持民生优先,民生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.8%。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硬仗,学习借鉴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大力实施“强村富民”行动,启动建设“四在农家·和美乡村”特色小寨100个,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、莞铜协作和*单位定点帮扶,东莞财*援助资金5.1亿元,引进广东优强企业78家、到位投资额41.3亿元,4.25万监测对象风险及时消除,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.6%,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全力打好民生事业补短板硬仗,天然气管道“县县通”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;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,落实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“1+4”等*策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.6万人次,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.8%,以工代赈带动农民就业5.5万人,获省*就业创业工作督查激励;扎实推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攻坚行动,在全省率先拿出500万元财*资金用于普通高中高质量考核奖励,新增3所省级(特色)示范性普通高中,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、贵州智能工程技师学院获批成立,铜仁职院列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培育单位,印江县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;深入实施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攻坚行动,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和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;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,医保经办机构内控检查评估排全省第1,全市整体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。

(六)全力以赴守底线防风险。坚决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硬仗,兑现落实“军令状”,克服冬春连旱、夏粮减产影响,以秋粮稳补夏粮,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7.1万亩、产量113.5万吨,粮食总产量增幅、平均单产增幅均排全省第1;紧盯国家耕地保护考核“一票否决”事项,精准制定作战方案,强力调度推动落实,恢复耕地10万亩,建成高标准农田31.1万亩,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,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。全力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硬仗,组建化债专班,分级分类强化风险管控,多措并举开源节流,实现“守橙”目标,牢牢守住了“防爆雷”风险底线。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“双降”,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。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,铜仁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,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强!

一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*的全面领导,衷心拥护“两个确立”,忠诚践行“两个维护”,深入开展学习贯彻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落实“学思想、强*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总要求,坚持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、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,扎实抓好理论学习、调查研究、推动发展、检视整改等工作,*自身建设不断加强。坚持依法行*、为民施*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*协委员提案,强化审计监督,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,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9件、市*协委员提案275件,办复率100%。坚持从严治*,深入推进*系统全面从严治*,驰而不息纠治“四风”,*风行风持续改善,重实干、抓落实、求实效蔚然成风!

各位代表!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、成之惟艰,这是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、**亲切关怀的结果,是省委、省*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*协大力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,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*,向全市各族人民,向全市人大代表、*协委员,向各民主*派、工商联、无*派人士、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,向驻铜部队、武警官兵、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,致以崇高的敬意!向关心支持铜仁发展的*、省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市州,向对口协作城市和定点帮扶单位,表示衷心的感谢!
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清醒认识到铜仁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。主要是:有效需求仍然不足,稳投资压力大;产业结构不合理,实体经济底子薄,科技创新能力弱;经济总量偏小,人均水平不高,县域经济不强;区域发展不平衡,民生领域欠账多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;财*收支矛盾突出,要素保障存在短板弱项,防风险守底线任重道远;*系统一些干部思想观念、工作作风仍需转变,能力本领、工作方法仍需提升,等等。我们将直面这些困难问题,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24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


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。

*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*的二十大精神和*总*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认真落实*和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深入落实国发〔2022〕2号文件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持高举生态文明旗帜,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,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坚持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主战略和“四区一高地”主定位,大力发展生态工业、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,建设生态城市,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,切实增强经济活力,防范化解风险、改善社会预期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增进民生福祉,维护社会稳定,为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打牢坚实基础。

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左右,其中一、二、三产分别增长5%、8%、5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%;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%、9%;城镇新增就业4.2万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5%以内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;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%以上;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.8%左右。

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,重点抓好以下工作。

(一)奋力攻坚生态工业,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。坚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大力实施“双千双百”工程,加快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、现代能源千万千瓦装机容量,培育百户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,打造百亿级生态食品饮品及健康医药产业集群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着力构建富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依托战略资源做强首位产业。以大龙开发区为核心,统筹推动大龙、碧江、万山、松桃、玉屏、铜仁高新区“一核五区”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协同发展,围绕“锂离子电池及材料、钠离子电池及材料、电池回收梯次利用”三条主线,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产业协同性、互补性、竞争力,实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350亿元,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280亿元以上。坚持“富矿精开”加快推动本地碳酸锰矿制备高纯硫酸锰、四氧化三锰等电池材料技术应用,启动建设本地“碳酸锰矿—高纯锰材”工业化装置,推进松桃锰系新材料产业园和年产200万吨级绿色锰矿山建设,全力打造“全国唯一世界级锰资源供应基地”,切实把锰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突出创新驱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,推进一批重大科技项目,重点攻克碳酸锰矿选矿和精深加工、锰渣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,实施市级重大技术榜单项目3项以上,支持贵州省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。培育龙头企业。依托龙头企业推进链式招商,加快补齐储能电池、三元正极材料、磷酸锰铁锂、电池组件等缺失环节和钠离子电池、电池回收利用、新能源汽车等薄弱环节,支持汇成、中科星城、嘉尚、凯金、长虹鹏程等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快上市,确保新增规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6户、累计达85户以上。做大产业增量推动为方一期2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、嘉尚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,推动汇成三期2万吨电池回收利用、红星发展5万吨高纯硫酸锰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,启动40万千瓦储能、大龙开发区北部物流园和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规划建设,建成大龙东220千伏变电站。

围绕优势资源做大新兴产业。发挥比较优势,做大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、现代能源、大数据产业规模,提高质量效益,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。大力发展生态食品饮品及健康医药产业。围绕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,建立市县两级龙头企业培育名单,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,发展抹茶、康养水、蛋制品、红薯粉、中药饮片等高附加值产品,支持江口抹茶、思南红薯、印江白酒、德江天麻、松桃禽蛋等产业打造“单品冠军”,推动农夫山泉梵净山工厂扩能、印江年产5000吨酱香白酒等重点项目建设,新增规上企业10户,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。围绕建成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目标,加大市级统筹、开发和配置力度,加快玉屏低温供热堆和思南尖山、沿河思渠、德江老屋基3个抽水蓄能及思林、沙沱电站扩机项目前期工作,推动松桃盘石农业光伏电站和思南大坝场、石阡东润、沿河中寨风电等40个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,建成投用项目10个,新增电力装机50万千瓦。融合发展大数据产业。坚持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加快碧江数字科创产业园、万山大数据产业园、高新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,完善数字基础设施,新建5G基站2000个;推动网络货运等平台经济提质发展,平台经济规模300亿元以上;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转型行动,推进“智改数转”,建成一批数字车间、智慧工厂,建设融合示范项目18个,三次产业规上(限上)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90%以上。

集聚要素资源推进开发区建设。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,推动要素向开发区集中、企业向开发区集聚、产业向开发区集群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。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,创新人事管理、财*管理、薪酬等制度及投融资机制,加大放权赋能力度,明晰管理运营职能,有序推进社会事务剥离,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水平。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完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,把开发区考核列入对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重要内容,突出开发区产值、税收、投资强度等方面考核,继续拿出1000万元进行考核奖励,营造比学赶超、争先创优、赏罚分明的良好氛围。完善基础配套设施。推动全市12个开发区加快发展,补齐园区供电、供水、供气、道路、物流、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、要素保障,完善园区教育、医疗、商贸、体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设施,提高项目入驻承载力、吸引力。加快推进万山化工园区建设,支持石阡工业园区申创省级开发区。推进集约节约发展。统筹做好规划布局,引导符合条件的存量工业企业有序进入开发区,推动新办工业企业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企业向开发区集聚。提高产出效益,坚持“以亩产论英雄”,建立低产低效企业退出机制,推进“腾笼换鸟”。

(二)大力发展生态农业,推动农业现代化创造新业绩。抓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“三件大事”,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以“强村富民”行动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。围绕“两强两富”目标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强化就业助农、产业带农、*策兜底,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增收,全面推进农村项目资产盘活,建成“强村富民工坊”400个,实现30%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45万元以上。强化动态监测帮扶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,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,巩固提升“3+1”保障成果,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动态清零。统筹财*衔接资金,用好“富民贷”,推动涉农资金向松桃、沿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。深化东西部协作狠抓莞铜协作和*单位定点帮扶机遇,推广“四+”协作模式,提高劳务协作、产业协作、产销协作水平,新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5个,完成农特产品销售35亿元以上。以建设铜仁高新区莞铜产业园为重点,扎实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建设,招引落地企业15家以上。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以“四在农家·和美乡村”特色小寨为载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发展乡村产业。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,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,推广“牛羊+”“玉米+”“稻+”“烟+”“林+”等模式,利用山塘水库等水域资源开展种养业,健全完善衔接资金项目、土地流转、就业务工、收益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,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。加强乡村建设。强化乡村规划引领,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,开展村庄清洁行动,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新增“四在农家·和美乡村”特色小寨100个、“厕污共治”示范村50个,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0%以上。加快建设数字乡村,构建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,提升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水平。强化乡村治理。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,开展“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乡风”专项行动,大力整治滥办酒席、高价彩礼、薄养厚葬,弘扬孝道文化,引导村民转变观念,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,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

以保耕增产为重点守牢粮食安全底线。扛牢*治责任,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,确保粮食安全。稳住耕地保有量。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,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强化耕地执法监管,巩固耕地恢复成果,新增恢复耕地5万亩以上。坚持以产保耕,开展坡耕地保耕增产试验示范,点围绕鲜食玉米、高产红薯等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,打造鲜食玉米示范基地20个、红薯基地5万亩。稳住粮食生产总量。开展“米袋子”试验示范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油单产提升工程,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,健全完善种子储备制度,全面推进**领导领办粮油高产示范点,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,粮油单产提升2%左右,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8万亩、总产量110万吨以上。稳住重要农产品供给。开展“菜篮子”试验示范,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,推广蔬菜新品种、新技术,提高亩均产量,建成“菜篮子”保供基地150个、10万亩。建设良种繁育基地,健全生猪产能调控机制,推动肉牛扩群增量,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,实现“四肉”产量34.35万吨以上。

以现代化为引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。聚焦品种、品质、品牌,强化农业科技支撑,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。坚持规模化发展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,持续培育壮大生态茶、生猪、蔬菜、牛羊、家禽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,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、中药材、水果、薯类等产业,支持抹茶、红薯、冷水鱼等优势单品发展,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业基地,加快壮大产业规模,实现农业综合产值625亿元以上。坚持组织化发展。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,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,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、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65家,新培育家庭农场5000家,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,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%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8%以上。坚持品牌化发展。围绕“三品一标”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加强品牌创建和管理,强化德江天麻、思南黄牛、梵净山茶、石阡苔茶、玉屏茶油、江口萝卜猪、沿河白山羊、铜仁珍珠花生、沿河沙子空心李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利用,提升“中国抹茶之都”“中国油茶之乡”“中国苔茶之乡”“中国天麻之乡”等品牌知名度影响力,持续打响“梵净山珍·健康养生”绿色农产品品牌。坚持市场化发展。聚焦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,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,大力发展数字农业、直播电商,推广直播带货等模式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助推“黔货出山出海”。加快补齐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短板,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。坚持绿色化发展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%以上。发挥林业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林业经济,新增家庭林场500家,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7.5万亩,完成林业综合产值140亿元以上。

(三)全域推进生态旅游,推动旅游产业化谱写新篇章。聚焦“三大要素”,深入实施“四大行动”,全面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,为全省打造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”书写铜仁华章。

科学规划布局,统筹资源开发利用。强化顶层设计。坚持整体规划、精准投资、精深开发,全力构建以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、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、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、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、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、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“一圈两带三区”生态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。统筹开发保护。坚持生态优先、保护优先,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,以自然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、地质公园、文物保护单位等为重点,做好未开发优质资源保护,强化已开发资源监管。珍惜和用好宝贵旅游资源,加强统筹和科学开发利用,严防资源破坏和浪费盘活存量项目。积极争取省旅游产业化基金支持,引进一批战略合作投资者,加大对碧江百花渡、江口亚木沟、印江大圣墩、思南悬崖温泉、沿河温泉城等旅游项目盘活力度,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能力。

挖掘文化内涵,提升旅游品牌形象。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珍视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,彰显铜仁文化独特魅力。深挖历史文化内涵。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重点,做好东山古建筑群文物研究保护,讲好“跨鳌亭”“三江六岸”等铜仁故事。加强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址保护,加快推进申遗工作,力争年内进入《世界遗产预备名单》。做好非遗保护传承,打造中南门非遗文化一条街,举办“非遗文创购”“新春非遗季”等活动,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。深挖民族文化内涵。发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,培育发展以苗绣、蜡染、傩面具、喜文化、箫笛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产业。创新开展民族文化节庆活动,讲好民族文化故事,激发民族创造活力。深挖红色文化内涵。加强红色遗址遗迹保护,充分利用周逸群烈士故居、木黄会师地、困牛山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,讲好红色故事,建好长征国家公园铜仁片区,推动红色景点串点成线,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,让红色故土成为焕发生机活力的红色沃土。深挖生态文化内涵。依托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、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、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资源,丰富发展山地观光、科普研学等旅游业态,讲好生态文化故事,彰显梵净山“文化灵山”“生态净土”等品牌形象。

强化宣传营销,拓展客源引流渠道。积极发展本地游、联动省内游、拓展跨省游、吸引入境游,做大旅游流量,实现旅游人次、旅游收入均增长10%以上。创新旅游营销方式。推广“重点推介+流量吸引+*策优惠”复合式营销,精准分析客源市场,用好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,引导网络达人采取直播、推文、视频发布等方式开展宣传推介,构建全民参与的旅游宣传矩阵,形成可持续的“裂变式”传播效应。推出景区优惠*策,为游客提供更加经济的旅行体验。加强融合联动发展。做好“旅游+”文章,推动文旅、体旅、农旅、工旅、康旅融合发展,培育户外运动、健康养生、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新产品,打造一批山地户外体验式、红色民族文化研学式、全季节乡村旅游主题式精品线路,开展研学游20万人次以上。推动与省内及武陵山周边重点景区联动发展,深耕日韩、东南亚及成渝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国际国内客源市场,精准制定游客导入计划,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增长30%。增强旅行社引流作用。加大旅行社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,推动旅行社与酒店、商超、航空等领域合作,强化“支支串飞”旅游市场培育,支持旅行社通过“机景联动·飞阅贵州”活动组织游客,提供全链条产品和全方位服务,吸引更多游客来铜旅游,有效破解“旅长游短”问题。

完善基础配套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。围绕“六心行动”,加快补齐短板弱项,打通旅游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评选一批名优小吃和非遗美食。深入挖掘本地传统菜肴、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产品,培育包装铜仁锅巴粉、石阡黄水粑、江口米豆腐、思南花甜粑、松桃卤鸭等特色美食,在重点景区打造“旅餐”试点,集聚形成“美食汇”,让游客一站式吃遍“铜仁美味”。建设一批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。引进品牌连锁酒店3家,新增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、星级旅游饭店2家,打造等级民宿10家,创建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2家,让游客体验多层次、特色化住宿。善一批旅游交通网点。补齐充电桩短板,优化旅游标识标牌,加大停车泊位供给,推进“一场三站”零距离换乘接驳服务,设立异地租车还车网点,推广“小车小团”“司兼导”等新模式,让游客出行无忧。提级改造一批软硬件设施。推进铜仁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建设,加快梵净山景区提质扩容,高标准完成5座旅游厕所改造升级,提升游客满意度。开发一批铜仁特色旅游商品。依托朱砂、苗绣、抹茶、蘑菇石、黔金丝猴等地标元素,开发一批文创产品。在重点景区、“一场三站”、高速服务区布局旅游商品购物店,培育省级旅游商品购物店2家,让游客乘兴而来,满载而归。打造一批沉浸式演艺作品。引入国内知名团队,围绕铜仁独特文化元素打造优质沉浸式演艺剧目,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,让游客变“留客”。

(四)加快建设生态城市,推动新型城镇化迈上新台阶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,突出建管并重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园林城市。

聚焦产城融合实施“强中心城区”行动。围绕中心城区100万人口、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“双百城市”远景目标,坚持以城促产、以产兴城、以业聚人,稳步建新城、疏老城,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、发展竞争力,全力打造武陵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。优化空间布局。科学编制《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》,坚持东限、西引、南联、北延,以碧江、万山为主体,逐步向松桃大兴、江口县城、大龙开发区延伸,打造铜仁城镇组群核心区。强化规划执行,严格“三江六岸”和重要山体规划管控,让城市布局更合理、建筑更协调、空间更通透。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建设以机场、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和普通铁路为主体的城区对外快速交通体系,完善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,按规划时序建设城市快速路、主次干道、支路等城市道路,畅通“大循环”和“微循环”,着力构建中心城区“九横五纵三联一廊一环”城市发展骨架,新建守信中路、义乌城至仁山公园等城市干道。加快补齐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住房、养老、文化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,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功能。推动融合发展。全面落实省委、省*支持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*策措施,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产城融合。支持碧江高新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,推动铜仁高新区、万山经开区、大龙开发区与中心城区融合联动发展,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易地搬迁安置点,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,引导高校毕业生、返乡务工人员等群体在中心城区就业创业,实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9万人、首位度提高至24%以上。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,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引导房开企业建设一批“好房子”“好小区”,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完成2863套“保交楼”任务,房地产投资60亿元以上。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,培育壮大本土建筑业企业,推广新型建造方式,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别达80%、20%以上。

聚焦创建文明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扎实开展“四整治”“四提升”,深入创建文明社区、文明街区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,提升城市品质。推进城中村改造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重点攻坚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城市危房,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730套以上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实现片区服务设施、公共空间共建共享,改造老旧小区55个12764户。推进宜居城市改造。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治理专项行动,中心城区新增公园绿地6公顷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%。着力解决一批学校、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问题。推进基础设施改造。加快补齐中心城区防洪排涝、污水垃圾处理等短板,建设海绵城市项目7个,改造地下管网240公里,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个,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7%、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95%以上。

聚焦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强县建设行动。抢抓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“四十条”机遇,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、支持西部五县构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等*策,坚持强县域经济与强支柱财源并重,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抓手加强财源建设,推进富民强县。狠抓项目建设。坚持产业为先、项目为王、效益为本,突出市场化导向,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,提升民间投资、产业投资比重。重点围绕“四新”“四化”等领域,谋划储备一批、开工建设一批、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,对各县主导产业中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统筹资金给予支持,确保每个县入库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。做强实体经济。把发展产业作为强县域的首要任务,进一步选准主导产业,突出主攻方向,坚持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游则游、宜商则商,建设一批工业强县、农业强县、旅游强县、商贸强县,提升县域经济质量和总量,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。支持各县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一批教育大县、中医名县、文化强县,推动各县开发区创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,提升县城吸引力,更好承接人口转移,实现8个县城常住人口88万人。大力培植财源。坚持以发展产业涵养税源培植财源,树立“抓产业就是抓财源、抓项目就是抓财源”理念,推进财*体制改革,建立完善市级统筹、县级落实的大抓财源建设工作机制,统筹资源支持骨干财源建设,及时高效兑现涉企优惠*策,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财源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和单位给予激励,激发县域大抓项目、培育产业、发展实体经济、涵养财源税源的内生动力。

聚焦城乡融合目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行动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强化城乡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分级重点抓、分类施策抓,推动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,打造美丽城市、美丽小镇、美丽村庄,建设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大美铜仁。推动市县建设山水园林城市。发挥自然山水优势,突出山水相依、景城相望、文产相融,强化城市及周边山体河流保护,支持碧江、万山、思南、沿河等锦江、乌江沿线区县建设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,支持各区县因势利导建设山水园林城市。推动乡镇建设特色小镇。坚持不摊大饼、多蒸小笼、突出特色,发展一批具备较好区位优势、较强经济实力、较好基础设施、较大发展潜力、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力的中心镇,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培育松桃孟溪、玉屏朱家场、江口太平、石阡本庄、印江木黄、思南塘头、德江煎茶、沿河官舟等一批商贸集散型、绿色产业型、旅游景观型、工矿园区型、交通枢纽型特色小城镇。推动村组建设特色小寨。突出小而特、小而精、小而美,推广农村住房“代建”惠民工程,加强传统村落、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利用,建设一批传统村落型、农耕文明型、产业发展型、红色文化型、乡村旅游型、研学体验型、民族风情型等类型特色小寨。

(五)着力扩大投资消费,推动有效需求释放新活力。坚持项目为王,全力扩大有效投资,激发消费潜能,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

扩大有效投资。强化项目谋划储备。围绕国家、省重点支持领域,精准谋划储备项目2000个、总投资3000亿元,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80亿元以上。开展昭黔铁路遵义至铜仁段等铁路前期研究,积极规划并加快争取西部县铁路建设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定期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现场观摩,统筹标志性项目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建设,推进大龙锂电池综合回收体系、大兴100万羽蛋鸡养殖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,完成产业投资100亿元以上,其中工业投资、高新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30%、10%以上;加快建设铜仁德江机场、密槽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强力推进花滩子水库、铜吉铁路、环城高速、铜仁西50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,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以上;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,完成民生投资18亿元以上。加强项目调度推进。坚持“一月一调度、一季一通报”,严格落实重大项目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、重大项目工作机制,狠抓要素保障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
深挖消费潜力。创新消费场景。持续办好“游铜仁·促消费·惠民生”系列活动,多形式、常态化开展车酒联动、黔酒黔菜、电子产品、智能家居、家装等促销活动,拉动大宗商品消费。丰富消费业态。促进养老托育、教育医疗、文化体育、康养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消费,培育发展数字消费,实施电子商务发展“十百千万”工程,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%以上。建强消费载体。抓好地标商圈建设,推动消费集聚区改造升级,新增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2个以上,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。优化消费环境。开展“放心消费行动”,推进成品油“打非治违”,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,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、经营者诚信度、消费者满意度。

狠抓产业大招商。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行动。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,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,擦亮“贵人服务·一视铜仁”品牌,增强招商吸引力和竞争力;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,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用电用地用能等需求,切实降低企业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,增进企业发展信心和投资信心。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大提升行动。优化和制定工业、农业、旅游业、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“一图三清单”及行动方案,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,强化以商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发挥资源优势、比较优势招大引新强链,引进优强企业120家、产业项目400个,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。

(六)全面推进改革创新,推动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坚持先立后破,以改革创新破难题,以对外开放闯新路,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,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。

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。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整合,缩减国有企业数量,精减层级和人员,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取得突破。推进*务服务改革。加强数字*建设,推动*治理全方位、系统性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。深化*务服务“五个通办”改革,推进行*审批“三减一降”,提升“企业之家”增值服务,加快实现乡镇(街道)便民服务“一窗通办”全覆盖。探索要素市场改革用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机遇,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,推动重点行业数据归集,把平台流量转化为产业优势。统筹抓好农业农村、集体林权、财税金融、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,完成*机构改革。

充分激发创新活力。搭建创新平台。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,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%,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0户以上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推进质量强市建设。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,建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创新金融服务。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领域,创新丰富金融产品,增加中长期贷款、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,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,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,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%、14%。常态化开展*金企融资对接,发挥*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,建立企业融资“白名单”制度,强化*金企良性互动。推动*策性农业保险“扩面增品”,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,更好助力乡村振兴、促进农民增收。夯实人才支撑。认真落实“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”,深入实施“引育用留”四大工程,持续开展“千名英才·智汇铜仁”“双招双引”等活动,围绕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000名以上。多形式开展人才培育,建好“候鸟型”人才工作站,评选第四批市管专家,开展第三批“梵净之光”人才研修,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。坚持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,探索制定更多领域乡土人才评价标准并开展认定。丰富“人才日”系列活动,提升人才服务水平,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留才浓厚氛围,加快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。

全面扩大对外开放。建设开放通道。推进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竣工及口岸优化改造,推动航空口岸正式开放,积极培育国际航线、优化国内航线,努力将铜仁凤凰机场打造成为武陵山区域国际旅游中心机场;加密出省高铁班次,完善铜仁东货场仓储功能;用好渝黔合作推动乌江航运高质量发展*策,完善思南港等乌江航运设施,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。培育开放平台。支持大龙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碧江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;狠抓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,优化外贸综合服务和跨境电商服务,探索创新运用申报综合保税、出口前置监管等*策,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新材料、电子信息制造、特色产品出口基地。发展开放产业。做好产品孵化服务,培育壮大一批外资外贸企业,支持新能源材料、茶叶、抹茶、蔬果、打火机、橡胶制品等产品扩大出口规模,推动石材、玩具、生态食品饮品等特色产品出口,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%,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%以上。

发展壮大民营经济。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*策措施,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。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。实施民营企业家孵化成长计划,培养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、中小微企业领头人、青年创业者。建立市县领导联系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制度,支持铜仁籍商协会发展,适时召开乡贤恳谈会、铜商大会等活动,搭建交流平台,推动形成资源共享、密切联系的良好氛围。扩大民间投资。实施市县领导领衔推动民间投资项目专项行动,以产业投资为重点制定民间投资项目推进计划,鼓励民间资本参与“四新”“四化”、交通运输、物流仓储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,民间投资占比达40%以上。健全预防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,依法依规“清欠”。培育市场主体。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,新设立市场主体3万户,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0户、规上服务业企业10户、限上批零住餐企业60户、资质建筑业企业6户,加快19家省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上市进程,让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多起来、大起来、强起来!

(七)持续厚植生态优势,推动绿色铜仁绘就新画卷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实施生态环保“九大攻坚行动”,让铜仁蓝天永驻、青山常在、大地常净、绿水长流。

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坚决扛起锰污染治理*治责任,坚持“四铁”要求治理锰污染,优化“五法”路径,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,完成汇丰1号等9座渣库综合治理,确保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。建设国家含汞废物区域处置中心。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、警示教育片披露等问题整改,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“五场战役”,推进美丽蓝天、美丽河湖、美丽山川建设,确保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%,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,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100%。

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。严格落实河长制、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,实施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沅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、乌江干流水土保持治理三大工程,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后续管护,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80平方公里、石漠化综合治理4.5万亩。加快申创梵净山国家公园,建设黔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,调优树种结构,提升森林质量,新增营造林30万亩。强化松材线虫病等疫情防控,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‰以内。严格生态环保执法监管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,坚决做到“绿色铜仁、拒绝污染”!

加快绿色低碳发展。坚持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,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,创建绿色园区、绿色工厂5个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%。坚持举生态旗、走生态路、吃生态饭,打通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建设江口、思南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,探索林业碳汇交易,开发利用生态产品,深化拓展使用“梵净生态账户”,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1个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抢抓“电动贵州”机遇,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和进入重点景区,让绿色出行、节水节电、光盘行动、垃圾分类等成为新风尚,积极申创国家级低碳城市。

(八)严密防范重大风险,推动平安铜仁展现新面貌。统筹发展和安全,树牢底线思维,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,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
严防金融债务风险。坚决扛起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体责任,切实用好财*、金融化债支持*策,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,加大力度盘活资源资产,培植财源增加财力,稳步化解存量债务,严禁新增*隐性债务,逐步推动债务和财*管理进入良性循环。持续规范金融秩序,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,营造良好金融生态。

严防安全生产风险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持续深化“打非治违”,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,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。抓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,实施危急险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避险搬迁600人以上。推动基层应急体系规范化实体化运行,全市省级以上重点镇和50户以上木质建筑连片村寨建成标准化专职消防队伍,打通村级应急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,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严防社会稳定风险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提升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定期分析研判信访涉稳形势工作机制,密切关注“两拖欠”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,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。健全完善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基层治理机制,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,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,持续巩固“平安铜仁”建设成果,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。

(九)用心办好民生实事,推动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加快补齐民生短板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,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。

突出稳就业促增收。坚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,落实省“六六就业稳岗计划”,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,促进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易地搬迁群众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。深化与东莞等地劳务协作,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保持在70%以上,省外务工人员规模稳定在80万人。实施“铜仁技工”“梵净大厨”“黔东家*”“铜旅工匠”四项工程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。在3000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、城乡社区、行*村建立零工驿站,实现零工服务全覆盖,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。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,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,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。

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,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70个、小学学位5020个、初中学位4500个,基本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;加强县域高中建设,完成铜仁学院上划管理体制改革,支持铜仁职院申创本科层次职业大学、铜仁幼专省“双高”建设,支持贵州健康职院申创省“双高”建设单位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强化校家社协同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。深入推进健康铜仁建设,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;扩大市域内检验检测、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范围,降低群众就医费用。深化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,支持苗药等中医药、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办好梵净山马拉松赛、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等品牌赛事,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。

增强社会保障能力。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城乡居民低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标准,扩大社保覆盖面。推进“互联网+医保”,让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更方便更省心。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发展银发经济和普惠托育服务,推进医养结合,打造标准化养老机构6家,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0%以上,万人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,启动市区域性儿童福利院项目建设。做好社会救助保障工作,及时足额发放民*兜底保障资金,坚决杜绝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。

同时,我们将加强国家安全、意识形态、国防动员和全民国防教育、双拥共建、退役军人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法律服务、史志档案、气象地震等工作,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社科联、文联、残联、科协、侨联、工商联、红十字会、计生协会、老年体协、作协、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。

民生是最大的*治。今年,我们将继续办好“十件民生实事”。一是乡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%,村级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达80%;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000人。二是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主体工程4所,建成铜仁市第三中学、铜仁市第七中学、思南县第七中学和江口县第四小学教学楼。三是建成示范(特色)托育机构10家以上;建成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区、市中医院康复楼和医技综合楼,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医技妇产大楼主体工程;为全市29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。四是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以上。五是新建新能源汽车充(换)电站15个,新增充电桩320枪。六是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2500个,其中中心城区500个。七是建成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15个,实施基层综合文化站(中心)高质量发展项目10个。八是建成乡集镇污水处理设施38处。九是建成乡镇消防救援站45个。十是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69公里、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5座、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公里,打造“美丽农村路及经济示范走廊”100公里,建设智能公交站台27个。“十件民生实事”,我们要一项一项办实,一件一件办好,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、见到成效、得到实惠!

三、加强*自身建设

新时代新征程,新使命新担当。全市*系统要更加坚定自觉衷心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忠诚践行“两个维护”,坚持不懈用*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,坚决贯彻*和省委、市委决策部署,坚持*的全面领导,不断提高施*能力和服务水平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*。

(一)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*绩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*绩观,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深化“五个必须”规律性认识,落实“六个有利于”“六个坚定不移”要求,贯彻“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”的战略部署,坚持以民为本,牢记初心使命,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面子工程”“*绩工程”,多做老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、创实绩的好事,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。

(二)坚持把依法行*作为第一准则。深入践行*法治思想,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,将依法行*、依法用权贯穿*工作各方面全过程,纵深推进法治*建设。严格落实《铜仁市人民*工作规则》,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,提高*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、法治化水平。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,自觉接受人大监督、*协监督、监察监督、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,规范行*执法行为,推进*务公开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(三)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履职之要。更加注重勤*务实,大力倡导苦干实干,加强协同配合,不折不扣抓落实、雷厉风行抓落实、求真务实抓落实、敢作善为抓落实,做狠抓落实的执行者、解决问题的行动派、推动发展的实干家。继续推行*部门主要负责人公开述职承诺机制,严格督查考核奖惩,坚决杜绝口号式、表态式、包装式落实,真正靠作风吃饭、用数据说话、凭实绩交卷!

(四)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。切实加强廉洁*建设,强化国有企业、招投标、*采购、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、重要岗位监督管理,压缩权力寻租空间、防止权力滥用,严防损害群众利益、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发生。严格执行*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、市委有关规定,坚决纠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坚持不懈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切实减轻基层负担,让干部有更多精力解难题、办实事、促发展。全面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严肃财经纪律,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、民生急需上。

各位代表!铜仁人民勇毅坚强、笃行不怠,黔东大地绿潮涌动、生机勃发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*同志为核心的**周围,在省委、省*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坚定信心、团结拼搏、开拓进取、砥砺前行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、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努力奋斗!

名词解释

1.“一图三清单”: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、在谈项目、拟招企业清单。

2.“四化”项目“十百千”专项行动:县级重点推动“四化”项目各10个,市级重点推动“四化”项目各100个,省级重点推动“四化”项目各1000个。

3.城镇“四改”:老旧小区改造、棚户区改造、背街小巷改造、城市管网改造。

4.锰污染治理“四铁”要求:铁心治锰、铁腕施策、铁面执法、铁肩担责。

5.锰渣治理“五法”路径:帷幕灌浆法、生化法、焙烧法、清污分流(雨污分流)法、原位抽提法。

6.“智改数转”: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。

7.“两强两富”目标:强基层组织、强集体经济,富农民“口袋”、富农民“脑袋”。

8.“四+”协作模式:“广东企业+铜仁资源”“广东市场+铜仁产品”“广东研发+铜仁制造”“广东总部+铜仁基地”等“四+”合作模式。

9.“四肉”: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禽肉。

10.“三品一标”: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。

11.旅游“三大要素”:资源、客源、服务。

12.旅游“四大行动”:市场主体培育行动、业态升级行动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、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。

13.“三江六岸”:三江即大江、小江、锦江,六岸即大江、小江、锦江交汇处的两岸。

14.“一场三站”:机场、火车站、高铁站、客运站。

15.“九横五纵三联一廊一环”:九横即北站大道、聚智大道、五福大道、桃源大道、仁泽大道、滨江大道、百花大道—远信大道、恒信大道、桂花大道—莲花大道;五纵即金鳞大道—东太大道—武陵山大道、梵净山大道—环东大道—清水大道、铜兴大道万山红大道、灯塔大道、仁德大道;三联即铜仁江口城市快速路、铜仁松桃城市快速路、铜仁大龙城市快速路;一廊即仁义大道(快速环线中部连接东西的快速通廊);一环即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。

16.重大项目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:一个项目、一名领导、一套班子、一个实施主体、一张推进图表。

17.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“十百千万”工程:到2025年,全省培育打造省级电商产业园区10个以上、省级电商直播基地100个以上、省级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直播团队1000个以上,打造电商畅销产品10000个以上。

18.*务服务“五个通办”:一网通办、一窗通办、一证通办、全省通办、跨省通办。

19.行*审批“三减一降”: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、降成本。

20.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:从省(境)外引进百名以上领军人才、千名以上拔尖人才、万名以上优秀人才。

21.“引育用留”四大工程:引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留才工程。

22.生态环保“九大攻坚行动”:锰污染治理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、城乡生活污水治理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、垃圾治理、饮用水源地保护、矿山修复治理、大气污染防治、生态环保项目建设。

23.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:社会治理创新系统集成“综治中心、网格化、十联户”三块工作综合运行、一体联动。其中,县乡村综治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“指挥部”,是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综合体;城乡“网格”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,是群众诉求处理、风险隐患感知的基本节点;十联户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,是群众联防守望、抱团发展的共治体。

24.省“六六就业稳岗计划”:确保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、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。

25.五个必须: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,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,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,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*治。

26.六个有利于:有利于质量总量同步提升、有利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、有利于比较优势充分发挥、有利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、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、有利于牢牢守好安全底线。

27.六个坚定不移:坚定不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后发赶超,坚定不移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,坚定不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,坚定不移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,坚定不移以风清气正的*治生态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
来源:微铜仁

贵州省梵净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GUIZHOU FANJINGSHAN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.,LTD

地址:贵州省铜仁市锦江北路39号15栋1-4楼 电话:0856-5213251

Copyright © 2017-2018 贵州省梵净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黔ICP备18001526号  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181号

技术支持:铜仁日报传媒集团网络服务有限公司

亚洲w码欧洲sss222kk4444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香蕉91tv永久在线男同皇冠海外华为永久视频链接链接91嫩草官网亚洲中文精品人人免费